欢迎访问浙江新闻资讯网  今天是 2025年02月07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班春劝农,实地考察行:大学生助力非遗传承

7月20日至23日期间,衢州学院暑期国家级节气非遗研究团队的青年学子们,在丽水市遂昌县石练镇,踏上了一场为期四天三夜的深度非遗实地考察之旅。此次考察的核心聚焦于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的“班春劝农”活动,在探索的征途中,学子们也意外地领略到了当地其他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暑气氤氲,热情洋溢。7月20日,实践队员们初抵此地,便幸运地邂逅了“班春劝农”的杰出表演者——朱海虹老伯伯。得知来意后,伯伯毫不犹豫地欣然接受了采访。“班春劝农啊,这是古时候汤显祖为了安抚民心,在农民耕作时祈求丰收,寄托美好期望的一种仪式。”谈及班春劝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朱伯伯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自豪的笑容,他向实践队员们娓娓道来:“我们石练,就是非遗圣地!这里有着地区级的非遗米塑,省级的台阁,以及国家级的班春劝农和昆曲十番。”

IMG_2100.JPG

在后续的采访了解中,实践队员得知,朱伯伯主要是省级非遗“台阁”技艺的传承人。“台阁”是一种民间文艺活动,即将舞台缩小到方桌大小的面积,由男女孩童扮演戏剧人物进行演出。在“班春劝农”仪式进行时,会组织进行“台阁”表演,为了使实践队员更好理解,朱伯伯还现场模仿了一个小孩举冬瓜的动作,笑容洋溢,动作风趣,充满着他对这一传统的自豪与喜爱。朱伯伯在采访过程中始终贯彻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他告诉实践队员:“在听到杭州世博会有个比赛,村民就自发组织了40多个人,每个人掏了些钱,就去杭州比赛了。和十四个国家比赛,浙江省的台阁,我们小村镇的台阁,得了第一名!”

梦回旧境,劝农盛景。7月21日,实践队员来到了近年来“班春劝农”的举办地和发展中心——淤溪村,并联系采访了当地文化员兼非遗传承人——黄丽娟女士。据悉,“班春劝农”原并非在淤溪举办,而在考虑到传承、场地等诸多因素后,为更好举办仪式,于2010年“班春劝农”开始在淤溪举办。

庆典的举办地点选在了矗立着庄严神农石像的广场,这一场景与仪式的深厚渊源紧密相连——它源自明代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时,勤政爱民,每逢春耕之际,亲率衙役携花酒与春鞭,激励农人勤勉耕作,祈愿丰收的动人故事。

IMG_20240721_131551.jpg

在黄丽娟女士的引领下,实践队员观赏了23年“班春劝农”的盛景,在她有些地方特色的言语里,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到了仪式进行时鼓乐喧天、人声鼎沸之景。黄丽娟女士进一步介绍道,在仪式进行过程中,部分歌舞表演是丽水歌舞团提供,部分是当地村民组织进行,整个过程繁复,需要大家一同出力。虽然仪式的举行只需要两小时左右,却需要乡民们提前抽取一整天时间来进行彩排,更不提平日农忙时节中乡亲们抽空训练的时间了。

IMG_20240720_200321.jpg

7月20日至7月23日,实践队员通过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两种形式,向乡亲们发放了几十份调查问卷。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地年轻人似乎大多不甚了解“班春劝农”的具体时间和内容,老年人则知晓得稍多一些。实践队员调查发现,即使是石练镇当地居民,对于“班春劝农”大多也只存在极为浅层的认识,与此同时,石练镇对于“班春劝农”在文旅方面的发展较为局限,比如交通不便,没有明显的指示牌指引旅客前往仪式核心发展地,对于仪式相关特色产品开发宣传力度不够,如具有文化特色的汤公酒等产品。有一位奶奶说道:“班春劝农基本上村里人都知道,但是具体没什么人参加过。”奶奶口中的“参加”指的是参与到仪式过程中,成为仪式的一分子,结合研究队员调查结果可以推出,增加当地居民与旅客在仪式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可以有效宣扬“班春劝农”活动。

“班春劝农”不仅仅是对立春的纪念仪式,更是农耕文明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展现。春暖花开之日,念祭文,行春鞭,顺应天时,鼓舞民心,以温暖的话语与实际行动,引导百姓珍惜春光,勤勉耕作。实践队员在这里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在对“班春劝农”的调研过程中感受到了其背后的美好愿景。山山水水重着绿,岁岁年年复迎春。在这个淳朴热情的小镇上,一定能再现汤公旧景,十番轻弹,台阁林立,米塑花开.(胡漪璐)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浙江新闻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