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浙江新闻资讯网  今天是 2025年02月08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数字化如何赋能乡村治理?专家:以“数智”带动“数治”,须上门时才“敲门”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借力“数字化”,基层的工作负担大幅减轻;用好“村民说事”,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积分制”和乡村治理结合起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接入数字化平台后,四川的乡村治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实践与理论—四川案例研讨会”上,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村干部围绕四川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川善治”,分享了乡村治理数字化在基层减负、密切干群关系等方面的价值。

现场专家表示,平台把村干部“过程中”的时间变为“干”的时间,必须“敲门”时才去“敲门”,提高乡村治理效率,促进乡村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助力乡村治理减负提效

数据多跑路让人少跑腿

那么,接入数字化治理平台后,具体在乡村治理中带来了哪些便利?

有村干部表示,数字化治理平台的出现,大幅度节省了在传递重复性信息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上门服务,提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效率。

安岳县交通村书记王佐洪举了一个例子,通过“川善治”,可以自行设置“日常工作”小板块,村里所有工作都体现在平台上面。“无论上级还是村民,都可以清楚看到村委的工作开展情况,大大减轻了汇报负担。”

更重要的是,借助数字化平台,做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效率也发生了变化。

据自贡市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杨开友介绍,在没使用数字化平台之前,村民对村委的工作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以村里修路为例,村干部可以先在平台上的“书记议事”栏目里征求村民意见,还可以实时公布修路所用的工时、用料、价格等信息。

“多亏了平台,信息全程透明公开,路修好了,老百姓也很满意。”杨开友说。

可见,得益于数字化平台,不仅大幅度节省了村干部在传递重复性信息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上门服务,提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效率。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石英文认为,平台一方面为基层减负,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乡村治理赋能,让“数据多跑路,干部、群众少跑腿”。

“乡村干部将原来花在‘过程中’的时间变为‘干’的时间,就能更好地服务群众,真正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也指出,有了数字化工具,可以“‘让干部少敲门’。过去是一家一户‘敲门’。现在,干部不需要重复‘敲门’,必须‘敲门’时才去‘敲门’。”

政企协作赋能基层治理

将数字化融入乡村场景

“乡村治理数字化在信息触达效率、治理透明度以及村民参与度上起到巨大作用。”邱泽奇表示。

据介绍,“川善治”是农业农村部主导的“耕耘者振兴计划”其中的一个项目,通过腾讯公司出资、政企合作的方式上线公益性微信小程序“村级服务平台”,助力乡村基层有效治理。目前,四川省已有93%的村庄入驻了该平台。除了“川善治”,与广东、湖北、青海等省份还有“粤治美”、“鄂参与”、“青松治”等“村级服务平台”平台。

在邱泽奇看来,政府和企业共同协商做事情,这是一个很好的路径,是一个可以继续展开的路径。对于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仍然存在的适老化问题、隐私问题、和其他政务程序互联互通不足等问题,他给出了四项改进建议:聚焦治理提效;加强技能培训;整合资源与数据共享;创新积分制模式。

据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介绍,目前,“村级服务平台”系列数字化治理小程序,已经吸引了超7万个村入驻,服务村民1437万户,活跃用户超300万人,成为目前全国活跃度最高的数字化治理平台。

“这些平台的使用,畅通了村民议事渠道,提高了为民服务效率,增强了干群情感联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唐珂说。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为村发展实验室负责人肖黎明表示,在赋能乡村数字化治理中,“企业也要站好位、不越位、补好位,把助力的动作聚焦在一个小程序上,把数字化扎根到泥土之中,融入乡村场景,成为乡村的一部分”。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浙江新闻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