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彰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福建漳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刘卫群被授予“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扎根基层30年,刘卫群与水结下不解之缘。杨清竹摄
1993年8月,刘卫群从学校毕业进入供水行业,从此与“水”结下不解之缘。从供水技术领域到污水处理领导岗位,她在城乡群众生活用水和节能减排上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前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城市建设协会授予“十二五”排水与污水处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学校里的誓言 奋斗不息的动力
由于表现优异,1993年还在福建林学院就读时,她就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毕业后,她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环保理念,为漳州供排水事业贡献专业力量。
2016年,东墩污水厂一期落成,面对漳州首次引进的MBR污水处理工艺,她带领东墩技术团队一头扎进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中,从组织人员学习培训到前往现场指导,从研究图纸资料到技术改进,她亲力亲为,反复论证,毫不倦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带领下,东墩技术团队战胜重重困难,成功经受住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挑战,实现东墩污水厂处理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工艺升级,管理也亟需跃升。刘卫群同志协助规范公司管理,主持修订生产运行手册、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等,领导公司内控小组,推进厂区6S管理,她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改进,东墩污水厂运营管理蒸蒸日上,在2022年度福建省住建厅运营评估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
作为技术骨干的刘卫群带技术人员调研设备运行状况。杨清竹 摄
“兢兢业业,刻苦专研,勇于担当,有着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单位对刘卫群同志评价极高。从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从刚踏入工作时的懵懂到如今成为经验丰富的水处理专家,岁月在变,岗位在变,不变的是一颗爱岗敬业的心和不断学习的劲。
孜孜不倦学习 勇毅前行和担当
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跟传统预处理后“进多少,产多少”的污水处理工艺不同,MBR有着环保节能的优势,但“产多少,进多少”意味着如果污水厂出现设备故障等问题,产能下降会直接引起进水量下降,时间长了可能导致市区污水溢流,对城市形象造成不良影响,这就需要技术人员时刻保持对生产数据的关注,以更高的责任感对待工作。
经常有省内外的兄弟单位来了解东墩的高效运作模式。杨清竹 摄
影响MBR产能的主要是膜和鼓风机,前者好比血管,后者堪比心脏。为了确保血管的畅通和心脏的正常运转,刘卫群同志不管何时何地,从不错过任何一次同事传来的生产运行数据,通过对于数据及时分析以及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确保了东墩污水厂长久的健康稳定。
东墩污水厂二期工程建设过程中,刘卫群同志全程参与。根据一期生产运行经验,她为二期建设提供合理的技术意见建议,对污水处理涉及工艺、安全、场地标准等40多项细节进行完善,使得二期整套污水运行系统更加实用。二期建设于2019年10月开工,2021年10月竣工验收,先后获得漳州市“水仙杯”奖优质工程,2021年福建省“闽江杯”奖优质工程、2022年度“华东地区优质工程奖”等奖项。
节约生产成本 精益求精环保人
多年来,刘卫群与东墩技术团队通过改进完善工艺内控参数指标,在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有效落实节能减排各项任务。污水处理量从2019年的4463万吨增长到2022年的6630万吨,主要污染物的去除量也逐年增加,2019年COD去除量8488.85吨,2020年8994.85吨,2021年10692.2吨,到2022年达到10733吨,为节能减排工作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在节能降耗的路上,她从未停下脚步,牵头成立节能降耗分析小组,不断探索着降低污水处理电耗、药耗的有效方法。在刘卫群的带领下,东墩技术人员团队孜孜以求,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分析,根据实际水质、水量、泥量情况,制定有效的工艺调整方案和生产内控指标,持续不断的工艺优化取得了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同比2017年,2022年东墩污水厂电单耗减少了27.3%,聚铝单耗更降低了47.84%。
通过技术创新,污水处理厂绿色低碳运行同时,节省大量运营成本。杨清竹 摄
为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按照设计方案,东墩污水厂生产过程中需投加碳源醋酸钠,每月需40多万元费用。刘卫群同志会同技术人员多次研究探讨,通过技术创新,因地制宜以废糖浆、糖蜜等替代碳源醋酸钠,采用工艺运行控制手段,不仅实现绿色低碳生产的目的,也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与水打交道30载,面对困难,她勇毅前行;面对责任,她毅然担当;面对新事物,她孜孜不倦的学习。她用爱岗敬业书写了水处理工作的华丽篇章,用娴熟的技术赢得了领导和广大员工的赞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誓言。(杨清竹 王晓燕)